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日本の

한국의

新闻消息

「❤️❤️国际营养免疫学协会募捐倡议书」

新冠病毒,无证可循就只有等死吗?当然不是

《循证的崩溃》一文引起百万关注,颇出乎我的意料;接着被秒删,倒在意料之中。

许多人质问我,既然这药也不行,那药也不行,you can you up,你倒是给个方案啊!不然,难道没有证据就必须等死吗?
是啊,无证可循就只有等死吗?这是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当然不是只有等死。虽然新冠状病毒对人类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但是,现代医学业已积累的科学证据的宝库怎么可能是空白呢?你难道以为现代医学是赤膊上阵的吗?

我们还是从抗菌药物说起吧。现状毋庸讳言,从一开始的武汉协和方案起,抗菌药物就堂而皇之不加区别地大量用于新冠肺炎的轻症和重症。那么,这是否属于无证可循下的不得已呢?

不是的,这是典型的有证不循!

新冠肺炎既然确定是病毒性肺炎,则抗菌药物对其无效,这有无数的证据,无可辩解。

只好辩解说是为了预防细菌感染。但病毒性肺炎并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这个是有证据的。在国家颁布的2015版《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中,对非手术疾病预防用抗菌药物作了明确的规定,病毒性疾病如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均不是适应证。预防细菌感染只能针对一两种可能的特定细菌,而无法针对所有的细菌进行预防。比如,风湿热需要针对溶血性链球菌用青霉素进行预防。但是,病毒性肺炎你想预防什么细菌?难道想预防所有的细菌?我们看到,即使在方舱医院的轻型病人,也往往用两三种抗菌药物,看来确实是雄心勃勃要预防所有的细菌。

国家五版方案中,也一再强调“避免盲目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何谓“盲目”?何谓“不恰当”?轻型和普通型用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就是“盲目”,没有细菌感染的依据而用就是“不恰当”。

所有这些用法都是典型的抗菌药物滥用,而不是无证可循。有人统计一下新冠肺炎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吗?我相信,一定是惊人的高。在国家近十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这些滥用都是严厉打击的对象,新冠肺炎难道拥有滥用抗菌药物的豁免权吗?

好吧,说抗菌药物滥用我们还好理解,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好的东西。抗病毒药物如何呢?

这是一个新病毒,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任何药物对它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试用可能有效的药物是容易接受的,那叫“同情用药”。但是,“同情用药”也是有道理可讲的,讲道理的“同情”也是循证,只不过证据强度比较弱而已。瑞德西韦就是这样被选上的,因为它之前通过了二期临床试验,至少证明是安全的;而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它对MERS-COV病毒有有限的疗效。虽然这离对新冠肺炎有效还有十万八千里,但它毕竟是距离最近的,其他的药还在体外细胞实验阶段呢。所以,基于同情用药原则,还是试用了它,结果显示了“奇效”。这种个案的“奇效”在现代医学的笼子中没有被放大成“神药”,而是走进了严格设计的三期临床试验的艰难之路。

疫情这么严峻,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直接使用呢?那是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深刻理解,个案的“有效”是非常靠不住的,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如果轻易大量使用,它可能不仅不能救人,反而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这种灾难可能大于新冠肺炎本身,药物史上有很多惨痛的教训,比如反应停和海豹肢畸形。

有人说,就算这样,我还是要用,死马当做活马医,总胜于等死吧。所以,有瑞德西韦固然好,没有的话用点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也好,没有的话用点干扰素也好,再没有用点利巴韦林也行啊。

但是,但是,但是,你为什么认为得了这个病不用药就是等死呢?你为什么就不接受这个病的绝大多数(轻型普通型)其实不用药也可以自愈呢?事实就是,新冠肺炎的痊愈不是靠药物的治愈,而是靠你自己身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自愈。目前声称某种药物治愈新冠肺炎的全是贪功而已。

如果这些药物就像糖果一样,那试试也无妨,说不定试出一个开心果来呢。但你要切记,它们并不是糖果,而是药物,是药三分毒,也许七分毒,是不可以乱试的!我们已经在临床上观察到克立兹导致的腹泻和严重肝损害,而它能否抗新冠病毒却是完全未知的,冒这种无谓的风险划得来吗?

如此说,就不用治疗吗?那要医生何用?

也不是这么个说法,因为并不是非要药物才叫治疗。

吸氧、休息、营养、安慰、正确知识的宣教、不滥用药、监测、隔离,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治疗”的内容。这些治疗的作用远远大于无证据的所谓抗病毒的药物。百年前伍连德消灭死亡率近100%肺鼠疫时,靠的不是抗菌药物,而是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以为只有药物才能对付瘟疫,那完全是错觉。

有很多病是不需要吃药的,比如普通感冒,休息喝水就可以了。新冠肺炎的轻型就像感冒,隔离观察就可以了。如果运气不好,得了重型,那就靠现代重症医学的生命支持技术了。新冠肺炎的治疗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相信我,如果是轻症,不要怕无药可用;你需要怕的,恰恰是滥用药啊!

因为没有特效药物,所以才有无数声称有效的药物。

不是非要用药物才叫治疗,更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药物。

无证可循并非真的无证可循,它其实是不会循证的借口而已。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jrqRxkU0-dofICvTVwcA)

Read more

大豆和骨质疏松症

我应该担心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的疾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女性而言。

女性的骨骼往往比男性的更小、更纤细。当女性进入更年期时,体内的雌激素(女性体内一种保护骨骼的荷尔蒙)水平会急剧下降,这会导致骨质流失并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脆弱的骨骼更容易在臀部、脊柱或手腕等部位发生破裂。在髋关节(即臀部)发生骨折或破裂的老年人中,大约有20%的会因为骨折并发症或骨骼修复手术而在一年内死亡。其中的许多患者,都需要接受疗养院长期的护理。

服用钙片能够帮助我预防骨质疏松症吗?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建议,成人每天的钙质摄取量应为1,000至1,200毫克。

许多人把关注点转向了钙片,想透过钙片来预防骨质疏松症。人们错误地认为,钙片中的钙质会“神奇地”流向需要它们的骨骼。

然而,钙质补充剂对于骨密度的影响并不大。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分析表明,服用钙质补充剂一年后只会让骨密度增加大约0.6%至1.8%——这个数量太小,无法对骨折风险造成影响。

钙片安全吗?

研究表明,钙片带来的损害可能大于益处。

另一项同样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针对共计12,000人进行的试验分析表明,服用1,000至1,200毫克的钙质补充剂并不能降低骨折的风险。此外,服用钙片的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实际上增加了大约30%!

钙片也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根据《科学美国人》期刊的报道,钙片可能会增加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风险,这是一种眼部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不服用钙片,我们能够以哪些方式来打造强壮的骨骼呢?可以透过锻炼身体,摄取完整的植物性食物,如:大豆。

大豆有助于减少骨折的风险吗?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不含大豆的饮食,以大豆为基础的饮食可以打造更强壮的胫骨骨骼,并改善代谢功能。这表明,女性可以透过在饮食中添加以大豆为基础的完整性食物,来改善骨骼强度和新陈代谢。

科学家们注意到,相较于白人女性,亚洲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较低。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亚洲人的大豆摄入量远远高于白种人。

研究人员还对中国人口以及新加坡人口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中国人口中,大豆摄入量和骨折风险之间存在强烈的反比关系。研究人员对上海24,000名绝经后的女性进行了为期4年半的追踪,并且记录了发生骨折的次数;摄取大豆,与骨折风险的降低有关。在新加坡,研究人员对63,000名男性及女性进行了大约8年的追踪;相较于大豆摄取量最少的女性,摄取大豆最多的女性骨折的风险降低了21%至36%。

年轻女性需要大豆来打造健康的骨骼吗?

大豆不仅对年长女性有帮助,它还可以帮助年轻女性。韩国的一项研究针对20至26岁的年轻女性以及她们的骨密度(测试骨骼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大豆摄入量与受试对象股骨骨密度的增加有关。香港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而言,虽然摄取钙片对她们预防骨质流失并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饮食中摄入大豆可为身体的骨骼矿物质含量(BMC)提供保护作用。”

大豆如何帮助骨骼健康?

科学界已经针对大豆所含的营养成分以及为什么大豆可以帮助骨骼健康展开过不计其数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归因于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大豆含有异黄酮,它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结构。

雌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更年期导致的雌激素缺乏会加速年长女性的骨质流失。透过食用大豆,人们可以享受大豆异黄酮提供的骨骼保护助益,同时不具有雌激素的副作用。

为了保护骨骼使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剂,不是更加容易吗?

当把大豆异黄酮从完整的植物中分离出来后,研究人员未能找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它们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但多项研究表明,富含异黄酮类食物(如:大豆)的饮食与骨骼健康有着非常正向的联系。

与其食用提取的营养素,为什么不摄取完整的食物来享受营养的协同助益呢?(更不必说完整食物比药片好吃多了。)保持健康不仅仅是要摄取单一的分离营养素。维持健康需要遵循健康的饮食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营养成分。

Read more

癌症和植物营养素

什么是癌症?

正常的身体细胞遵循常规的细胞周期并逐渐凋亡。癌细胞是“永生的”—他们可以避免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癌细胞也会不受控制地生长,并且会侵入其他组织。理论上,身体中的任何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癌变。

什么导致了癌症?

癌症的形成有许多不同的原因,从遗传,到环境、到来自不同物质的有害影响。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警惕这些风险非常重要。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80%-9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在美国,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亚洲,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世界上约50%-60%的肝癌病例由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导致。

全球有50%的胃癌发生在亚洲。研究表明它可能与饮食有关,如传统的腌制或盐渍食品。

癌细胞生长有多快?

像其他任何细胞一样,癌细胞会从一个分成两个,从两个分成四个,以此类推。然而,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分裂速度不一样,也不像细菌分裂一样快。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可能会每几个月增殖一次,这取决于您的免疫系统有多强。研究表明,对于多种类型的肺癌,癌细胞平均每4至10个月增殖一次,而某些癌细胞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增殖。

我还年轻,我需要担心癌症吗?

以我们如今有限的科技来看,大约三分之二的癌症发展是无法被患者或医生所发现的。肿瘤,需要约1厘米大小,包含约10亿个癌细胞,我们才可以用X射线看到它。如果我们使用更好的成像技术,例如CT扫它只需大约1毫米即可,但到那时,也已经存在大约一百万个癌细胞。

事实上,术语“初期癌症”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患者可能会认为癌症仅是近期才发生的。但更有可能的是,癌症其实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例如,以现代技术能够检测出的肺癌来说,肿瘤可能已经在体内缓慢地生长了约10至20年。因此,如果我们在40岁时被检测出肺癌,癌细胞可能早在20多岁时就已经存在于我们体内了。

当癌细胞出现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努力地消灭它们,但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并非完美无误。为了保持健康, 我们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癌症没有希望了吗?

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的五年存活率变得越来越高。

下面的图表详细列出了各类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供您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癌症靶向疗法可能使五年存活率得以提升。

什么是癌症靶向疗法?

一般来说,当人们想到癌症治疗时,他们会想到化疗。化疗所使用的药物是针对于癌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衡量化疗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延长癌症患者生命多久。

癌症靶向疗法是药物疗法,透过将某些癌症扩散及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作为攻击目标,从而阻止癌症。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靶向疗法,而其中最有前景的疗法是免疫靶向疗法。这类新型癌症疗法透过不同的方式启动免疫系统来摧毁癌细胞。例如,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会修饰我们的一种免疫细胞,即T细胞,来靶向并杀死癌细胞。双特异性抗体,即另一种免疫疗法,可修饰不同的抗体来摧毁肿瘤。

在前景光明的癌症治疗新领域中,免疫疗法使用我们人体自身的医生—我们的免疫系统。尽管研究人员与医生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是预防始终胜于治疗。

什么是植物营养素?

植物营养素又称为植物化合物,是一类仅存在于植物中的营养素。植物产生植物营养素,以保护它们自身免受紫外线(UV)辐射的伤害。

对人类而言,植物营养素可用于帮助对抗癌症。几乎在癌症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一种或多种植物营养素可减缓或逆转该过程。因此,摄取丰富多样的植物营养素更有益于免疫系统。

有哪些植物营养素发挥功效的例子?

花椰菜、卷心菜以及花菜含有萝卜硫素,这有助于保护细胞远离致癌物质。萝卜硫素也可提高您身体的能力以排除致癌物质。大豆含有染料木黄酮,有助于防止癌细胞吸收其生长所需的养分。柠檬苦素与诺米林, 是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的植物营养素,有助于防止癌细胞扩散至全身。

仙人掌含有多种植物营养素,如酚醛酸及类黄酮。研究显示,仙人掌具有抗炎及抗癌功效,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血糖及胆固醇指数。

人参也含有多种植物营养素,包括人参皂苷及皂苷类。人参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功效。

研究显示,植物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减轻炎症、防止引发癌症的过程、预防DNA受损,以及减轻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损害,还有其他诸多助益。这些仅是研究已确认的植物营养素之功效;尚有更多的助益有待被发现。

为什么我需要多种植物营养素?

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可帮助抑制癌症的特定阶段。癌症的形成有许多途径;一种植物营养素仅可预防一种途径。要全面地提高身体对癌症的抵抗力,我们需要摄取大量、丰富多样的植物营养素。

植物营养素多达数千种,而科学家们所发现的仅是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研究强烈建议,摄取富含植物营养素的食物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助益,并且可预防心脏病、癌症与2-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阿兹海默症与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化性疾病。

哪些食物含有植物营养素?

植物营养素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食物中。新鲜蔬菜、仙人掌、人参以及水果(如:蓝莓)等,都是含有多种植物营养素的植物性食物的例子。

美国癌症研究所以及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表明,仅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便可预防高达30%至40%的癌症。研究显示,每天摄取至少400克的蔬果可降低罹患各类癌症的风险,包括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及结肠癌。这也能够降低罹患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如:心脏病、糖尿病以及中风。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富含蔬果的健康饮食与定期的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Read more
网站技术支持:多伦多 网站设计